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近期社交平台热议的焦点不再是后宫瓜事,而是戏如人生的一次文化剖析。2023年,B站一位游戏博主在视频中不经意地对《如懿传》发表了吐槽,点出其中人物如懿的矛盾之处,却引发了剧粉的围攻。这位UP主不甘示弱,连续制作了十几期专门吐槽此剧的视频,引发了跨领域的全民讨论。

这场对《如懿传》的网上狂欢,从开始的局部讨伐,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现象。UP主们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流量商机,开始批量制作相关内容。一位专攻心理分析的影视评论家也加入战团,点出剧中逻辑漏洞,视频一炮而红。周迅工作室随后实名举报该视频,但却引发了更广泛的反弹,点燃了网友的激情,引爆了对周迅工作室评论区的“口诛笔伐”。

对于网络文化来说,随着舆论的推动,【如懿】与【周迅】的形象融合加深,观众开始将角色与演员本人挂钩,挖出了周迅在剧本修改过程中的影响,指出其个人偏好使得剧情逻辑混乱。周迅在纪录片《同行壹心如懿传·纪事》中亲自提到过自己对台词的润色,这恰好成了网友们讨论的热点。

剧中如懿标榜着纯洁高傲的形象,而周迅在真实生活中也不乏对类似追求。两者间的形象耦合,在观众心中酝酿出了一种奇特的亲近感。以至于周迅过往民众服务事件的讨论也被翻出,让她与角色相互映衬。

周迅本人和如懿一样,都在追索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但这恰恰引发了观众对她的误解和批评。同时,周迅的爱情观也被纳入评判的范围,她体验式的演技手法经常受到质疑。在剧组中,周迅的处理方式,或许也影响了她的人物塑造,使得如懿在剧中显得与周迅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对明星个人生活的放大观察,让周迅的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传统的媒体时代到长视频再到短视频时代,周迅的媒介形象实质上也在发生着转变。群众的话语权逐渐从媒体手中夺取,周迅也从神坛走向凡间。

周迅曾经的辉煌无需赘言,不论是荣获多个影后奖项,还是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她所塑造的角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记。尽管如此,与每一个艺术家一样,周迅也无法一直保持在巅峰状态,她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也经历了起伏和转变。

在这场关于周迅和如懿的“网络审判”中,观众们或许有些过于冲动和歇斯底里,但不得不承认,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平台,让人们重新审视曾经的经典,与之展开新的对话。尽管辩说声音四起,周迅和她所塑造的如懿形象,依然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