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悬疑大师”的希区柯克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他对分镜的构思与应用可谓到了苛求的境界,近日发布的新作《希区柯克的电影分镜》为我们展现了其背后详细而引人入胜的制作过程,其中包含了希区柯克与超现实主义巨匠萨尔瓦多·达利的合作细节。

希区柯克的分镜热爱源于其电影生涯早期的经历,从广告分镜师到电影剪辑师,再到导演,他深知分镜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这位大导演常说,在真正动起摄影机之前,他已在心中完整构建了整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他甚至在现场拍摄时很少看取景器,因此他将拍摄过程看作是一项简单且乏味的工作。

这次的书籍由希区柯克专家托尼·李·莫拉尔撰写,披露了许多以往未曝光的影像及详细解说,让人得以一窥希区柯克在影片《爱德华大夫》中的分镜设计。这部影片的梦境片段尤为人津津乐道,它源自希区柯克为了避免传统电影中采用凡士林使画面模糊的夜景技法,而选择以明亮清晰的方式展现人类最活跃的梦境。

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希区柯克在拍摄时不惜花费重金4000美金邀请达利参与设计这部分核心场景。达利原本为这个梦境场景绘制了长达20分钟的分镜,但最后因成本与实际拍摄难度的考虑,只剪辑为三分钟的内容。他的构想令人震惊,包括了主角变为雕像随后碎成蚂蚁的情节。

然而,希区柯克投入到这部电影的精心分镜被誉为电影成功不可缺少的元素。他的手稿十分精细,用于指导拍摄,而莫拉尔在书中指出,其他导演仅会草略描绘场景,但希区柯克的分镜设计则相当精确,能被准确复制到屏幕上。

希区柯克的这种作风也吸引了萨尔瓦多·达利,他的超现实主义天赋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视觉韵味。然而,影片制片人大卫·塞尔尼克对达利的独到构思感到头疼,担心其花费与实际拍摄可行性,最后要求艺术总监詹姆斯·贝斯维在达利的手稿基础上,重新设计更适合拍摄的梦境片段版本。虽然达利的签名最终被简化为“灵感来源于萨尔瓦多·达利的创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完成的影片准确地传达了希区柯克初衷。

在《希区柯克的电影分镜》一书中,影评人约翰·罗素·泰勒透露了自己在洛杉矶的旧货摊意外发现这些珍贵分镜手稿的过程,相信这也将是所有电影爱好者与希区柯克追随者必读的作品。借助书中的资料与故事,观众能更加深入理解这位伟大导演是如何通过精确的分镜工作,带来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