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走了,你们也走吧。”这是洛克资本创始人张颖豪对其员工的最后告别,怀揣难以置信和惊慌的员工们,仅余空荡的公司大楼和加薪薄的回忆。一个蓄谋已久的金融逃逸戏码,如此突然地在大家眼前上演。就在工资发放的前夕,员工们立刻报警。然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事态的恶化更为直接,他们惊觉投资的资金已步入无人响应的黑洞。

洛克资本,曾获得无数荣誉与投资人的信任,其资产规模高达170亿,以股权投资和量化对冲为双翼,是市场的响当当玩家。张颖豪,这位多所名校的高材生,曾跨足高盛、平安等金融巨头,身份背书无疑是其吸金魔法的一部分。然而,就在全体员工和投资人沉浸于洛克资本辉煌成就的时候,难以预料的风险像冰山一角初现水面。

截至9月30日,中国存续的私募管理人达到21730家,管理的基金总数多达152985只,这背后的资金规模高达20.81万亿元。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保持克制和守法。10月30日,今年新增登记的私募仅有426家,与往年相比较少,而已注销的私募数量高达2371家,其中因干不下去主动注销的有501家。

私募股权逐渐成为生存门槛越发苛刻的领域,有1603家被注销的就是私募股权机构,占比67%。与此同时,张颖豪的跑路仿佛在业内掀起了不祥的风浪,杭州瑜瑶投资的百亿资金跑路事件则更为隐秘。然而与其暗中消逝不同,洛克资本的张颖豪甚至于在员工群里嚣张宣告他的“离去”,放肆至极。

投资有风险,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知道的常识。但当私募机构因无法兜底的亏损,或是暗中的柜子协议、融资承诺背后的隐患浮出水面时,可能是卖房卖车赔偿,也可能是卷款逃之夭夭。换个角度想,洛克资本的跑路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当前的困境,它也许真实地反映了行业内的某些不稳定和非法操作。

狐狸终究要露出尾巴,而私募行业逐渐浮现的风险,无疑是需要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共同绷紧神经的。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手中的“股票”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有信任。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在一个充满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行业中,保持清醒的判断,防范不法分子的侵害,这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对于私募基金行业来说,守住底线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立足市场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