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如何稳步前行?
最近,第九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举行,关注范围集中于中国经济的最新走势。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欧盟中国贸易协会和欧盟中国商会共同主办。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对中国经济的恢复态势和发展趋势发表了见解。
汪泓在专访中表示,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在稳步恢复中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国家维持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是坚定的。“中国正不断在研发和创新上深耕细作,而优良的商业生态环境、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汪泓建议中国经济发展应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稳定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就业形势,并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她认为,通过以下五个重点落实策略,可以推进经济向好发展。
首先,构建更优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关键。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增长11.3%,市场主体总数达1.77亿户,显示出市场的活力。她强调,为了提高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需要打造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稳定社会预期并提升发展信心。
其次,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至关重要。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完善减税降费等措施,稳定企业、扩大内需,从而激活市场消费潜力。此外,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并通过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提高转移支付,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第三,通过优化宏观调控政策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即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因城施策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并保持合理的房企融资支持,同时引导银行提供更稳健的住房信贷支持。
第四,强化就业优先方针,确保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在经济逐渐恢复和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就业形势已有所改善,但还需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确保就业的总体稳定。
最后,提振民营在内的各类企业的信心是至关重要。分析指出,针对大中小型及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制定分类政策,并及时调整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市场信心。
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的实施,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稳步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